11月29日,“變革與傳承——《銀魂:張嘉璈和他的時代》新書發布暨中國金融的現代化變遷專題論壇”在上海市漢口路50號中國銀行博物館舉辦。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副理事長郭義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吳寶安,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副總裁何成梁,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本書作者趙柏田以及來自金融界、出版界、文學創作與評論界和歷史研究等領域的40余位代表出席。
劉連舸表示,回顧過去,以張嘉璈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銀行家,在社會責任、經濟倫理及開拓創新等方面率先垂范,成為中國金融現代化發展的先行者,為我們接續奮斗、回應時代之問提供了寶貴借鑒。展望未來,中國銀行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將金融事業更加緊密地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大局,傳承“高、潔、堅”的價值追求,堅守金融報國初心,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充分發揮全球化、綜合化優勢,努力譜寫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李敬澤認為,《銀魂》這部著作在2022年接近年底時,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年在文學非虛構寫作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卓越的創作成就。這部書一方面繼承史論體的傳統,另一方面又是在現代非虛構寫作倫理和技術要求之下所做的艱辛的藝術探索。整部書在文學意義上塑造了張嘉璈這樣一個形象。讓我們看到,在張嘉璈身上現代性是如何呈現的,他身上傳統的風骨精神又是如何呈現的。傳統又是如何在轉化中成為了現代的力量、現代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銀魂》對于現在非虛構的寫作、史撰的寫作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鄔書林表示,《銀魂》主題宏大,立意高遠,融貫了文學與金融,涉及近現代以來中國金融史、社會史、思想史,既具有寬廣的人文視野,又有嚴謹的歷史著述態度。并且,本書研究深入,著述嚴謹,完整、細密地呈現了在歷史風云中躊躇滿志,為了中國銀行的發展、為了現代金融制度的建立而不懈奮斗的張嘉璈的一生。同時,《銀魂》真實可信、可資借鑒,為我們回望優秀的文化傳統和一代金融先驅砥礪前行的精神,提供了可貴、可信的故事。
郭義強說道,看了這本書之后他對張嘉璈有了全新的了解。張嘉璈對金融與政治的關系有自己的看法,對在紛紜復雜的職場中如何立身處事、如何進退有自己的原則,對如何管理銀行大企業也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張嘉璈對銀行工作人員提出的“必須要遵循的三個標準”、對所謂銀行風氣的批評,至今讀起來仍然給我們以啟發。這本書內容很豐富、史料很詳實,作者很有見地,寫得很生動、很好看,比較好地發揮了傳記文學作品的認識功能,是近年來推出的長篇人物傳記的上乘之作。
何成梁認為,《銀魂》傳主張嘉璈所提出的“商業道德正預示著中國未來的高度”,在如今這個風險與機遇并存的大變革時代依然振聾發聵。閱讀《銀魂》一書,我們能從張嘉璈身上感受到一代仁人志士在時代變局中立身謀國的精神力量,這種與國家共進退的氣概與膽識,穿越百年歲月依然蕩氣回腸,相信能使新一代奮斗者們堅定文化自信與價值自信,這結合了浙江文藝出版社以文化力量為社會賦能、助力浙江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的初心與使命,為金融業、歷史和文學界的精英、作家們通力合作,為廣大讀者帶來更多精品圖書。
《銀魂:張嘉璈和他的時代》書寫了以張嘉璈為代表的近代銀行家在時代變局中推動商業現代化、有力維護商業信譽和公眾利益的一個個激蕩瞬間,生動再現了中國第一代現代銀行家的創新與活力?,F場嘉賓表示,相信新時代的奮斗者能夠從本書中汲取力量,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進一步增強歷史自覺和歷史擔當。
在當天舉行的專題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勇,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景平,評論家潘凱雄,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葛劍雄,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邱華棟,金融史專家邢建榕、評論家梁鴻鷹,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邦來,中國金融作協主席閻雪君,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羅崗,作家孫小寧,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虞文軍,常務副社長曹元勇等,圍繞中國金融的現代化變遷這一主題展開交流與分享。
《銀魂:張嘉璈和他的時代》,趙柏田著,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2022年8月,168元,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