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14:58:22來源:壹點網
聶圣青,江西省品牌發展孵化中心執行主任、江西品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江西贛品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西青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1988年2月25日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2010年畢業于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專業,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從事企業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研究與實踐工作。2019年以來先后擔任江西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培訓部部長、江西省品牌發展孵化中心執行主任、《品牌江西》新媒體編委會編輯部主任、江西省品牌建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榮獲2021年度“江西省品牌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
他科班出身,2010年畢業于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專業,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從事企業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研究與實踐工作,在專業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他扎根江西,在推動江西省企業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中組織和策劃承辦了“2019江西名牌產品發布會”、“2020江西名牌產品發布會”、“2021江西名牌產品發布會”;2020年參與組織江西省首屆“CBO首席品牌官”培訓班;2019-2021年間參與江西省多個重點產業質量提升調研及品牌建設培訓,服務數百家江西省各行業頭部企業和重點產業龍頭企業的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
他專注品牌,2019年以來先后擔任江西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培訓部部長、江西省品牌發展孵化中心執行主任、《品牌江西》新媒體編委會編輯部主任、江西省品牌建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榮獲2021年度“江西省品牌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
他就是江西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品牌發展孵化中心執行主任、江西品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江西贛品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西青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聶圣青。
扎根品牌動力企業
聶圣青認為企業發展的基礎在質量與品牌,所以公司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就在推動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在長期服務企業的實踐中,聶圣青總結出企業成長、品牌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初創型、發展型和高級階段。初創型企業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走上正確的企業發展路徑?企業發展是一定有其自然規律的,這個規律的基礎就是質量與品牌。對于初創型企業,正確的發展軌跡首先要建立和落實質量和品牌的基礎,其實就是種“種子”的階段,也是塑造品牌倫理性階段,也可以理解為品牌的基因打造,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品牌,就起決于創業者的初心,品牌的倫理性體現在品質、品性、品德,企業初創階段塑造的品牌基因就已經決定了它能否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品牌。發展階段的企業要逐步建立質量體系和品牌體系,該階段企業更多的是要有系統性思維,從品牌的角度來講,就是塑造品牌的邏輯性了,主要表現在企業在管理、決策、投資、營銷等各個環節都要有科學的數據支撐,要符合商業的邏輯。高級階段的企業可以理解為企業完成了數字化升級,從管理、質量、品牌、營銷甚至到產業鏈、生態鏈整個環節都掌握了運用數據的能力,這個階段的企業品牌講的就是哲學性了。從以上三個階段,我們不難發現企業與品牌發展對應是有其規律的,當然這個還需要創業者和服務企業的專業人員從長期實踐的過程中去發現和總結其中的玄妙,更好的指導企業發展,助力品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敢為人先方能獨領風騷。聶圣青是江西省甚至整個同行里面最早提出來“質量與品牌建設一站式服務”這個概念的人。他認為,過去這種服務企業的機構比較瑣碎,有的人可能懂品牌,但他不一定懂質量,懂質量不一定懂市場。聶圣青首次提出質量、品牌并駕齊驅。實際上,引導企業走向正確的發展路徑核心點就是要助力企業建立質量為基礎的品牌發展戰略,所以品牌不僅是營銷,因為過去大家講到品牌絕大部分都是營銷,就是做廣告,宣傳推廣,它的生命力并不會很長,也可能三五年就起來了,但跌下神壇也很快,是屬于比較趕潮流的那種,他們出問題根本的因素還是在于過度側重營銷。而聶圣青重視質量的基礎,管理出質量、質量籌品牌、品牌創效益,這個路徑它本身就是一種規律,質量與品牌建設對于創業者來講是長期的事業,欲速則不達,每一個創業者都有一個品牌夢,但是圓這個夢必須建立在質量基礎之上。
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就是質量和品牌,所以公司也是圍繞在國家戰略、相關部委政策引導下,去推動企業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助力品牌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突破鑄就卓越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目前,聶圣青開展的還有企業數字化板塊。他認為鄉村振興離不開品牌強農,江西省是農業大省,聶圣青在2022年1月9日策劃承辦了江西省品牌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這個論壇上,啟動了江西名牌產品數字化平臺,就是想通過整合江西名牌產品里面的涉農產品和區域特色產品,打通兩條供應鏈,一個是質量與品牌建設服務鏈,另外一個就是江西名牌產品鏈,通過數字化平臺為江西品牌發聲,向世界推介江西品牌,讓消費者分享江西品牌。
聶圣青認識到,品牌強農,首先要解決農產品品牌化、品牌到名牌化、名牌再到數字化。從業多年來,聶圣青最大的感悟就是服務企業還是要務實,尤其是制造業,本身這些企業家群體需要有務實、實干的這種心態,才能把企業慢慢地做強做大。那么,公司在做服務的時候必須也要有這種心態。因為企業的老板,尤其像內陸地區、中部地區,很多的產業它本身構成就是縣域經濟、縣域產業,這批創業大部分都是農民企業家,他們本身在品牌建設、企業管理這一塊缺少體系和系統性的思維。當然,政府等相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去引導企業,另外還要有像江西品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樣的服務機構去做專業的服務。
聶圣青認為,既然自己是服務企業質量和品牌的,首先專業水平要高,要能看得更深,要能真正的去了解企業,了解各個行業,經營的這些人群、包括經營的不同的企業,真正的核心在哪里。之所以永遠要談核心兩個字,就是不管什么樣的企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肯定是有正確的發展規律。做服務的人首先要掌握這個規律,要洞察各個行業的特征,也要深入的去思考,要站在企業家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企業、自己的行業以及未來的發展的趨勢。所以更多的還是要有這種實干精神,去了解這種企業,更多地去掌握這種核心,堅持倡導、引導企業慢慢地走向正確發展道路上來。
不忘初心踔厲奮發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聶圣青說,面對疫情,創業者要樹立信心。疫情會讓更多的人去思考問題,更愿意去聽別人怎么去操作,因為越是在困難的時候,創業者有更多時間反思,反問自己,能夠靜下心來接受新的理念。談起國內目前的行業現狀,聶圣青認為,國內很多這種品牌策劃機構也好,認證機構也好,咨詢機構也好,更多的還是缺少真正幫扶企業、陪伴企業成長的心態。一方面是專業知識不夠,或者說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只是抓起了一些點、一些碎片,并沒有系統的去了解企業的發展,或者說系統的去服務企業。缺少系統性思考。因為企業的成功絕對不是因為某一個方面做得好,比如管理好,質量好,品牌不好也不行。就是軟實力、硬實力都要有,但是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支撐點是一個系統的東西,所以在這一塊聶圣青覺得目前整個服務企業質量與品牌的機構還要深度思考,如何真正的把管理、品牌、體系、標準與業務融合。品牌建設也是一樣,比如做個視覺系統,不是光拿出來給人家好看,這種視覺系統一定要用理念來支撐,理念支撐之下做出來的這套東西又要貫穿到企業人員的行為當中,如果企業不按這個標準來做,人員沒有去執行,每個崗位沒有按照設計好的東西不能真正落實到行為規范當中,這是整個的行業里面應該要思考的。
談起對國家政策的期望,聶圣青覺得在國家政策這一塊還是要更多的鼓勵更多的懂企業、懂品牌、懂服務企業的人才去創新創業。同時要加強監管,加強政策的引導,加大政策獎勵。他舉例說,比如公司在參與申報某個項目時,只有參與了才會知道什么標準,知道自己要具備哪些條件,企業參與的過程中,會發現缺什么東西,評價標準是什么樣子的,參與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企業學習和提升的過程。
談起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聶圣青認為,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一定要有。第一,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在初心上,真正的好企業,它一方面把質量做好,把質量做好就能做好產品,造福消費者、能解決消費者的需求,是一種社會責任。第二,從稅收的角度來說,企業老板不要出現偷稅漏稅,一定要想方設法為地方政府、為國家多創造稅收。因為一個企業做得好,它是需要很多社會資源,也需要得到政府的幫助、需要很多老百姓、很多員工、很多基層的人。企業是一個相互成就的一個過程,所以當企業成功的情況下,在賺錢的情況下,一定要考慮跟著你的這些員工、這些日日夜夜在幫你創造價值的人,還要考慮政府給資源、給土地、給獎勵,這就是社會責任。
對于年輕一代的創業者,聶圣青表示要做好三個方面:一是要選準行業,看準一個正能量、有發展潛力的行業。第二,一旦選好看準就一定是堅持。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初級階段就沒了。第三,一定要深入思考,深刻的理解你自己的這個行業?;旧先绻茏龅竭@三點的話,那么企業深度和廣度就不一樣,發展空間可能就會更多的不一樣。(文/張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