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14:56:23來源:壹點網
劉寶龍,河北秦皇島冠壹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長。1982年出生于內蒙古,2002年個體經營板材生意,2012年注冊成立河北秦皇島冠壹石材有限公司,二十年來,公司主要經營石材及其制品的銷售,按建設部門核發的資質證書從事室內外裝飾裝修工程,公司與多家秦皇島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長期經營中,他始終重信用、守合同、保證產品質量,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任。多年來,劉寶龍大愛無疆,積極倡導愛心公益,熱衷慈善事業,用愛心和恒心展現了新時代企業家的擔當。
人的一生,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猶如天上的流星一閃即逝。生命雖然短暫,但每個人都在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故事。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人只有奉獻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奉獻的生命意義。”
人民好戰士雷鋒同志說:“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在河北秦皇島就有一位“有奉獻于社會”的“雷鋒式”企業家。因為小時候受人幫助,時刻銘記在心,事業有成后堅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業。深厚港城,德以生根。在這片古老而新的土地上,他憑借善美之情與綿綿善舉不斷默化人心,改變生活,播灑著一道道溫馨怡人的慈風善雨。
他就是河北秦皇島冠壹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寶龍。
艱辛創業 成就夢想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里有蒼茫遼闊的草原大漠,也有時尚繁華的大都市。在這里,心像風一樣自由。在這里,身未動,心已遠;這里是內蒙古。
內蒙古作為我國最北方跨經度最長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有著它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說蒙古族獨有的語言和文字系統,獨具特色的蒙古音樂、服飾、飲食和運動,對很多人來講是一片令人向往的土地。
1982年,劉寶龍出生在內蒙古一個普通家庭。這里的廣袤和廣闊哺育了他博大的胸懷和大愛無疆的人生信條。
20世紀初,劉寶龍應朋友邀請來到秦皇島做石材生意。盡管對這個行業不熟悉,但劉寶龍感覺這個行業能做好,應該有前途,就這么一個簡單的想法,他便在秦皇島扎下了根。
創業談何容易?劉寶龍有時候資金不到位,那時候也沒有什么信用貸款之類的,就是憑著朋友之間的信任,就積極幫助他度過難關。當時進貨,路途比較遠。無論大雪紛飛還是驕陽似火,他總是起早貪黑地坐車四處奔波,他的吃苦耐勞和樸實厚道慢慢贏得了領導的賞識。
劉寶龍是個特別與人為善的人,在秦皇島做生意期間,一個月只有300塊錢工資但依然考慮著幫助需要的人,這不僅跟母親小時候的教育有關,還跟劉寶龍自己的經歷有關。他走在路上,遇到乞討要錢的老人、孩子,劉寶龍總會把錢放到對方的罐子里。18歲那年,劉寶龍因老板拖欠工錢被困在海拉爾,兩天沒吃飯的他餓得不行。知道他的情況后,旅店隔壁的大姨,給了他幾個饅頭,路上遇到的大叔給他買了一碗雞蛋湯。他說,他一口氣吃了3個大饅頭,現在想起來都特別香。“當時餓得昏了頭,連句謝謝都沒說”,劉寶龍有些遺憾地回憶道,“我后來不記得那個大姨具體長啥樣了,但是我知道我也要做一個像她那樣的好人”。
善良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太差!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安排!
憑著這份善良和勤勞,劉寶龍2012年注冊成立了河北秦皇島冠壹石材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石材及其制品的銷售,從事室內外裝飾裝修工程,公司與多家秦皇島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長期經營中,他始終重信用、守合同、保證產品質量,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任。
“大部分都是口口相傳的,沒有特殊的去推廣,我們的工廠比較小,然后一點一打開了市場,都是口碑口口相傳,電視臺給我們做的廣告我們也沒有花錢,都是他們主動找我的。”劉寶龍如是說。
傳承文化 播灑愛心
生而為人,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記當初為什么出發!
作為蒙古族的企業家,劉寶龍認為,不是只有語言學者和文化學者才有傳播文化、傳承文化的責任,每個蒙古族人都是蒙古語言和蒙古文化的傳承者。對于蒙古語言文化課堂的意義,劉寶龍看得很清,“這個文化課堂不可能一下子改變太多,但是只要我們一直都在學,一點一點地進步,到后來總是會不一樣”。
劉寶龍是個有想法就會努力去實現的人。他相信自己,當年能從裝車卸車的小工一步一步發展成冠壹石材的董事長,他就也能實現開辦蒙古語言文化公益課堂的夢想。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劉寶龍通過電話、朋友圈四處打聽哪里有發音標準,能教蒙古語的老師。剛開始在秦皇島很難找到能教蒙古語的老師,因為秦皇島的蒙古族人本來就不多,會說又能教的就更少了。后來經過朋友介紹,輾轉找到了曾經做過蒙古語主持人的阿如娜和有過蒙語教學經驗的烏云巴特。遇到敖敦齊齊格那天,劉寶龍和烏云巴特也是第一次見面,他們當時正在討論怎么解決籌建課堂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2015年5月,劉寶龍心心念念的蒙古語言文化公益課堂終于開課了。開課那天,劉寶龍把時年84歲高齡的敖敦齊齊格也請到了課堂上,熱愛蒙古語的學生們排著隊向她敬酒。當年,84歲的敖敦齊齊格哭起來像個孩子,她沒想到這輩子還能聽到久違的鄉音。“來秦皇島30年了,除了有時候跟女兒說蒙古語,再也沒聽見過誰跟我說過蒙古語了……”,敖敦齊齊格握著劉寶龍的手,眼含熱淚,激動地說。敖敦齊齊格的女兒抱著媽媽,笑著說道,“謝謝你們,今天是我母親來到秦皇島以來最高興的一天”。在劉寶龍看來,這就是蒙古語言文化公益課堂的意義。
由于是純公益性質,完全免費教學,蒙古語言文化公益課堂在籌劃組建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當時正趕上劉寶龍的事業也遇到了一點小波折,身邊的朋友勸他,“公益課堂的事可以往后放一放”。敖敦齊齊格的出現讓劉寶龍意識到這個事不能再拖了,“蒙古語言文化課堂必須要快點開始上課”。
現在,蒙古語言文化公益課堂每周六開課,“每節課大約有30個學生左右,大家跟著老師學蒙古語拼音、學唱歌,特別開心”。劉寶龍一家三口是課堂上最認真的幾個學生,幾乎節節課都不落下,“現在我女兒會唱蒙古歌,會跟我用簡單的蒙古語交流,就像當年我母親跟我交流時的感覺一樣,特別溫馨特別親”。離鄉遠居,最能打動人的就是母語和鄉音。
在劉寶龍看來,不是只有語言學者和文化學者才有傳播文化、傳承文化的責任,每個蒙古族人都是蒙古語言和蒙古文化的傳承者。對于蒙古語言文化課堂的意義,劉寶龍看得很清,“這個文化課堂不可能一下子改變太多,但是只要我們一直都在學,一點一點地進步,到后來總是會不一樣”。
奉獻公益 大愛無疆
人當自助,而后助人,正是劉寶龍所走過的道路。
打開劉寶龍的微信朋友圈,他的簽名就是:玩的是石頭,賣的是品味,賺的是口碑,交的是朋友。
在歲月的更迭與積淀中,劉寶龍始終不忘出處,不忘初心。他從一個貧困孩子成了一個優秀企業家、慈善家,帶領著上百家商戶積極參與慈善事業,不斷釋放新的能量與善意,去影響社會,改變人心,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躍進。
據人民網報道,2015年12月4日,秦皇島冠壹石材有限公司積極參與“春雨潤青春,愛心暖學子”的慈善義拍助學活動?;顒蝇F場,冠壹石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寶龍捐贈了價值2萬元的玉石雕塑品。玉石雕塑品將于本月拍賣,拍賣所得愛心資金存入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工委專用助學賬號,在公眾監督下開展助學公益活動。這只是劉寶龍普通的一個場景,多年來,他定向贊助貧困生、幫助自閉癥兒童、救助孤寡老人……參與過的慈善活動不勝枚舉。
中國人,有骨子里的溫良。樂善好施,積德行善。但劉寶龍更喜歡《道德經》里的那句話:善行無轍跡。善良是無痕的仁慈,而不是表演的工具。他那些無聲的溫暖,反而更讓人動容。
比如他關愛自閉癥兒童,那些孩子甚至連父母都不認識,因為劉寶龍去的次數多了,自閉癥的孩子竟然能認出他來,劉寶龍每次都會帶去新衣服、玩具、文具等。“自閉癥特別痛苦,那些孩子們過年過節也沒有人來看,也沒有衣服。我就給他們衣服、書包,孩子純真的笑容,那種開心快樂,別人是無法是體會的,特別是等我要走了,孩子那種渴望的眼神真的挺難忘……就是再好的演員也演不出來。”劉寶龍坦言道。
當筆者讓他講一兩件典型事例時,劉寶龍說:“很多企業家都是這樣啊,我認為作為中國人就應該這樣,捐獻敬老院,幫助老人、孩子,很多很多,現在都忘記了。”對于劉寶龍而言,絕大多數真心的溫情,發生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從劉寶龍身上,讓人真正感受了有別于其他企業家的這些不動聲色的善良。
一支竹篙呀,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喲,開動大帆船。劉寶龍認為,做公益,自己一個人力量有限的,哪怕一次捐獻一萬塊錢,你只能拿一萬塊錢,但你發動身邊的企業家,十個人就是10萬元,力量遠遠不一樣。自己就是通過資助孩子,感染其他人,一起做好公益事業。
“當年都是大伙幫我的。我在回饋那些人那些人應該做的。盡管我力量渺小,但能幫一點吃一點,哪怕是我拿出一個饅頭,人家高興,對我來說也是回饋社會。”劉寶龍深有感觸地表示。
對于劉寶龍而言,慈善就是生活。因為他經歷過生活的艱辛,也就更加懂得生活的意義,從而能夠超越困苦,善待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屬于大家的感動與幸福。對劉寶龍而言,經商是他的事業,而慈善是他的命運。未來,他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這個公益事業,也希望自己的事業更好,并打算每年從營業額里固定拿出1%做公益慈善,一點一點地去做,影響帶動更多的人參與慈善事業。
春風化雨,大愛無疆。在一個個感人故事背后,是劉寶龍一串串無聲奉獻的音符。衷心祝愿這樣一位值得尊敬的企業家與慈善家未來事業有成、前途無量。(文/張璐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