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15:45:47來源:榕城網
陳暉春,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律碩士。2004年3月至2005年5月在北京市蘭臺律師事務所擔任實習律師,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在北京市貝格律師事務所執業,2007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執業,擔任合伙人,擅長工程建設、公司、合同領域的法律服務,為客戶提供常年法律服務、建設工程EPC、BT、PPP等專項法律服務、公司法律風險防范、工程糾紛的訴訟與仲裁等。入選中國律師制度恢復重建40周年《中國法律年鑒》年鑒人物——2019年度優秀建筑工程律師。
他師出名門,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并考取了北京大學法律碩士,為他從事法律行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鑄就了他在建設工程法律服務領域的精深造詣。
他術業有專攻,長期堅持不懈地專注于房地產尤其是建設工程法律服務,在此領域中深耕細作。十多年來,他參與十幾個單項投資額數十億元的大型建設工程EPC總承包項目的全程法律服務,參與了數十個BT、PPP項目的全程專項法律服務,深受當事人廣泛贊譽。
他精益求精,始終憑著一絲不茍、謹而慎之、前思后想、反復推敲的工匠精神,幫助客戶守好風控這條防線,出具的每一份法律意見書都是厚重的,起草修改的每一份合同都是嚴謹的,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經得住推敲的。
他就是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暉春。
道義為本:砥礪而生追夢人
漫漫人生路,有無數的選擇,但關鍵的只有幾步。陳暉春和律師的結緣是偶然也是必然。
陳暉春200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專業,談起從事律師專業的初衷,陳暉春表示,一方面是當時整個社會法治的環境還不是太好,學習法律至少能夠保護自己,甚至可以維護家人合法權益,做律師可以解決糾紛等方方面面的事情。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陳暉春認為,無論做什么職業,真正要把這個事情做好的話,都要有一個很艱辛的過程,在法律領域也一樣,自己要想把這個事情做好、做專、做成領域里面專家型的人員,必須付出多于常人的努力。
因為熱愛,所以全力以赴。在陳暉春眼里,律師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職業。首先,自己學法律、用法律,利用法律為當事人來爭取合法權益,這是一個簡單而直接的收益。其次,為客戶、為當事人提供這種法律服務過程當中,律師實際上非常有成就感,那就是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公正的對待。第三,中國這些年在法制方面也是有很多進步,法制建設在加強,作為法律人,有幸參與到這一個群體過程當中來,也是一種收獲。
學習是律師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職業技能。陳暉春表示,要做律師必須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第一,法律制度在不斷的進步,在不斷的變化,要隨時去學習,理解新的法律。第二,律師所遇到的不管是訴訟業務還是非訴業務,都會面臨著很多新的知識點。這些新的知識點都需要律師去學習去理解,并且要理解到非常深的程度,才能給客戶提供非常好的法律服務。
有人認為,當今社會,律師辦案受到很多法外因素干擾。陳暉春表示,作為律師來講,首先還是要堅持從自己做起,把自己這一個環節做好,盡管受到一些法外因素的干擾,律師也可以應用法律的途徑,應用法律的手段提交相關部門進行處理,通過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自身的能力去抵消這種不利的影響。第二,作為律師,面對這種情況,不能因為感覺到無力就放任這種行為或者這種現象的發展,律師要堅持好自己的本性,然后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讓法外因素盡可能減少介入的機會,或者說意識到介入的風險,要積極拿起法律武器同這種非法行為做斗爭。
陳暉春認為,不管選擇什么樣的職業,首先問自己對這個職業感不感興趣,如果說不能產生興趣,那么就算是再努力也不能做出很好的成績,畢竟只有熱愛這個事業,才能走得更高、更遠。從最初對職業的懵懂理解,到后面真正的去熱愛這個職業,這是一個過程,這種熱愛也使得律師能夠在這個行業繼續堅持下去,這是相互的也是必然的過程。如果達不到兩個成因,培養不出興趣來,可能很多人就離開了這個隊伍。
陳暉春堅持通過自身專業能力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甚至是創造價值的服務。他認為主要是要堅持工匠精神,因為只有把自身職業技能修煉好,才可以為客戶提供一個更好的法律服務,才能夠融入到這種司法法制建設的洪流當中去,如果還堅持像以前跑關系、拉皮條那種方式去做律師早晚會被時代淘汰。
做律師是做“精”還是做“廣”?一千人眼中有一千種答案。陳暉春認為,“精”和“廣”是相對的。從總體來講,首先律師作為專業人員,必須精通一個方面,或者說兩個方面,體現在律師的專業特長,在專業特長領域必須做到精益求精。但是,律師的工作往往面對的是復雜性、綜合性問題,律師僅僅知道其中某一個點的問題,那么這樣會導致律師對整個事情整個案件或者方案缺乏宏觀的把握,缺乏方向。所以陳暉春提倡一專多能,常見的法律問題都要有所涉獵,精通的應該是一個到二個,做到“一主三輔”,一個律師可以只有一個主專業,在主專業投入大量的精力,技能得到大幅的提升,然后在三個輔專業里也有一定程度的基本技能和知識。作為律師,不可能說每個人在每一個方面都很精通,所以現在更多也是提倡大家進行團隊合作,通過專業領域實現優勢互補。
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成典范
人生短短不過百年,時間與精力極其有限,好比打井,與其到處挖井,不如集中精力挖一眼深井。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
采訪陳暉春,感觸最深的就是他作為法律人士那種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像“工匠”般雕琢每一個案件,他像“醫者”般治理每一項侵權,他像“軍師”般跟隨企業沖鋒陷陣,創造一個又一個經典案例……
他曾作為主要談判人之一,參與客戶數十個項目的投融資全程專項法律服務。
陳暉春還承辦和合辦過一系列重大訴訟案件,十幾個單項投資額數十億的大型建設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全程法律服務,并曾在越南常駐一年為客戶提供現場專項法律服務。為數十家大中型企業提供常年法律服務,為公司日常運營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提供法律論證及解決方案。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臺上的每一分鐘都是在臺下積累著的汗水,辛勤與磨練;在臺下的每一分鐘都是搭建著通往臺上的橋梁。
陳暉春在東北曾代理過一個總包商和分包商之間的糾紛案件。當時雙方項目完工以后沒有進行結算,分包商就起訴總包商,總包商在這過程當中也有很多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一審對方很多的糾紛沒有解決清楚,比如說他們這個過程當中沒有進行結算,類似結算的文件沒有經過總包方的批準,所以分包商拿著一套過程結算文件主張權益。因為這塊專業性比較強,基層法院可能能力也不夠,所以最后就判定總包商按照這個過程結算文件給對方支付。這個案子一審的時候是委托別的律師代理,總承包商敗訴后,總承包商覺得輸得很屈,所以邀請陳暉春代理二審。
經過認真調查,陳暉春發現案件里有幾處重大問題。首先,這種所謂結算文件的來源不合理、不合法,可能涉及到項目部人員被收買,然后替人出一套不應該是雙方作為結算的文件。按照他們當時正常文件,是用于對方掛靠的,掛靠人和被掛靠人進行內部結算用的材料。第二,從這個專業的角度判斷,雖然說這套文件出現,而且有這個總包方的相關人員的簽字,但是這個確認書上面還明確列出應該得到總包方當地分公司的蓋章簽字確認才行。這些文件里面均沒有得到總包方分公司的簽字確認,所以在程序合法性上,陳暉春又找到了突破點。第三,這套文件盡管有數據,但是這個結算文件結算比例不對。
法院在審理中發現,這份文件確實存在很多問題,認為文件合法性、計算方式有誤,決定發回重審。陳暉春認為,按照常規如果讓原來的法院重新審理的話,結果可能不會有太大區別,所以他就又提出了新的訴訟方案,申請法院進行鑒定,申請對造價鑒定,盡管如此,但結果依然不出陳暉春所料,一審法院依然照以前判決。陳暉春也據此斷定基層法院專業能力有限。最后他申請二審,二審法院采納了他的意見,以造價鑒定報告作為雙方爭議工程造價的依據。這個案子通過二審和發回重審,歷時五年,非常艱辛,但最終讓當事人得到一個相對比較公平的結果,陳暉春感到非常欣慰。
敢于擔當:有大境界者成大事
曾經有一段時間,社會上有人認為,律師總是為“壞人”辯護。針對這個話題,陳暉春認為,律師的職責不是為好人服務,也不能說是為壞人服務,律師是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的。不管是好人也好,還是壞人也好,他都有法律上的權利。那么,他的合法的權利都應該得到保障,所以老百姓會理解為律師為壞人辯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這個平等就體現在即便你做了壞事,你的合法的權利還是會得到保證的。不管你是什么人,你在法律上你都應該得到法律保護的權利。
陳暉春認為,做律師不能利用主觀的一些情緒去處理案件。律師不管是處理哪類的業務,不管是民事還是刑事,不能情緒化,情緒化就會失去基本的理性,失去客觀度和公正度,也會產生心理偏移,這樣的話不會很好地維護客戶的利益。
談起人權和法治之間的界限或關系,陳暉春表示,人情和法律是兩個層次的問題,律師可以對某些行為表示同情,但是這種同情能不能得到法律上認可,這是兩方面的問題。所以律師作為一個法律人,首先要堅持的就是法律的精神、法律原則、法律的規定。律師要堅持以法為據,人情作為律師提供相關法律服務的時候,需要有一種態度或者一種狀態。比如說律師認為受害人很可憐,那律師可以免費代理,但是如果在免費代理的時候,發現當事人權益不合法,或者說主張不合法的情況下,自己也不能去違背法律對當事人進行幫助。不會因為受害人可憐,就可以無條件滿足。所以律師在給客戶做代理的時候,也要嚴格把控這個界限。合法的當事人、合法的請求,律師都會盡力去爭取去努力,但對于很多不合法不合理的東西,陳暉春也會明確地告訴對方,自己做不了。陳暉春表示,人情只能是作為代理這個案件一種心態,法律、法理、法度才是自己堅持的底線,這個是不能搞混的。
作為一個優秀的律師,首先有良好的職業能力,包括法律基礎,對法律精神的掌握,這樣能對訴訟程序包括各種訴訟權益靈活運用;其次就是在這個職業過程要始終堅持好律師的本性,這個非常重要,第三作為一個律師,還要有對問題的把控能力,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特別是一些剛入行的年輕人,如果要想在這個領域長期做下去,第一要問自己對律師這個行業到底感不感興趣。第二問自己有沒有做好從事律師那種艱辛和痛苦過程的心理準備。第三要明確專業方向,找準定位之后就在這個方面深耕細作,精益求精。第四是有責任感,要維護好律師的社會責任。不過作為一個新入行的律師,還是要對法律有一顆敬畏的心,不能想著去玩弄法律或者是掌控法律。
談起對于未來的規劃,陳暉春表示最想實現的目標就是把專業做精、把隊伍帶強。
作為一名律師,陳暉春一直秉持“精益求精、客戶至上”的執業理念,堅持以專業化為事業發展目標,盡心盡力為當事人策劃最佳、務實的解決方案,為其提供全方位、高水準的專業法律服務,憑借自己的一腔熱血,無限忠誠,堅持法律信仰、追求公平與正義,依靠真誠付出,辛勤耕耘,灑下了無盡的汗水,創造了非凡的成就,贏得了輝煌的戰果。
(文/朱千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