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1 14:59:50來源:財訊網
勇擔時代重任,傾心投身農業
塔城市,隸屬于新疆塔城地區,是西北的邊陲小城,西部和北部與哈薩克斯坦接壤。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農業城市,素來有“糧倉、肉庫、油缸”的美譽,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讓塔城出產的農副產品品質優良,頗受歡迎。但縱使新疆部分地區的農產業發展得很好,但仍有大部分地區的農產業發展得不夠好,仍需要通過很多方面的努力去加以改進。
在塔城這座美麗的西北邊陲小城里,出現了一位傳奇的人物,他就是陳正林。說他平凡,他也再也平凡不過,他是樸實農民的典型代表,說他偉大,也絕沒有對他有所夸大,他完全配得上這般的稱贊。出生于塔城市的陳正林從小就熱愛這一片生育他、養育的土地,長大后,便對農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說自己的家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農業城市,所出產的農業產品也具有一流的品質。但在陳正林看來,這還遠遠不夠。他深知自己家鄉的農產業是發展得就好,但對于整個新疆來說農產業的發展還不夠穩、不夠快,要想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還需要突破許多難關。那時的陳正林內心深刻便埋下了一顆想要為發展好新疆農產業,發展好整個中國農產業的赤誠之心。他深知農業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他勇擔起時代的重任,扛起農業這片大旗,用余生的全部精力傾心投入到中華民族的熱土上去。他全心全意想要發展好家鄉的農產業、發展好新疆的農產業、發展好中國的農產業,陳正林為實現這一目標終身在這一條充滿崎嶇的道路上不斷努力著。
行創新之舉,領群眾致富
在傳統的觀念里我們對農民的描述大都概以“勤勞”的字眼,那是對農民起早貪黑、辛苦勞作的真實寫照。“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縱使農民如此辛苦的勞作,仍然是低收入群體。深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單一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要想改變農民當前所面對的現狀,就應該去探索全新方法,尋求一條真正適合農民發展的康莊大道。
窮則求變,變則通達。陳正林為了改變農民舉步維艱的局面,他提出一個新的想法——成立專業的合作社。這是陳正林對農業生產模式“求變”的一次大膽嘗試。2019年,在商海搏擊多年的陳正林懷揣著一顆“領富、幫富、帶富”的赤子之心,帶著闖蕩多年積累的經驗與對市場的認識,成立了綠禾園綜合專業合作社,領著鄉親們打破傳統農耕方式,向現代農業轉型,以產業發展、中外聯動帶動當地共同富裕。
談及陳正林為什么轉入農業,他坦言:“我們家世代都是農民,對于農民的辛苦體會深刻,也想為家鄉的農民們做一些貢獻,看看能不能行”。當時正巧陳正林收到新疆域盛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法人黃厚雙的邀請,邀請他一同將滴灌技術引入哈薩克斯坦。他略加思索,認為此舉既有利于將我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引入哈薩克斯坦,促進哈薩克斯坦的農業發展,也有利于從新的角度思考本鄉農民農業的變革與發展。于是,他便接受了這一邀請,并開始考慮改革。
要改革,就要先找到存在的痛點。陳正林結合自身對農民的體會,以及對家鄉農業的觀察和認識,總結出以下三個“農民掙不上錢”的原因:一是農民在農產品銷售鏈中居于底層,只專注于分散生產,與市場和銷售脫節,在中間商的手中損失較大,也無法與市場有深入的接觸;二是農民的規則意識較為薄弱,合作精神和契約精神較為欠缺,生產較為分散,不利于集約化管理;三是土地有限,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均耕種面積減少。
在尋求這一突破的過程中,他當即想到,將滴灌技術引入哈薩克斯坦也能帶領國的農民出國耕種。據此,陳正林在進行了廣泛的了解和研究后,對癥下藥,梳理并確定了合作社發展的兩條主線:一、積極尋找對外就業機會。立足于本地的邊陲優勢,帶領國內農民出國耕種,在哈薩克斯坦實行規?;N植,并將先進技術引入哈薩克斯坦,同時解決國內“人多地寡”、無工可尋”的困局;二、實行土地入股分紅制。由合作社對全鄉的土地進行整合,實行規?;纳a與管理,引入機械化生產方式,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合作社負責管理生產的同時,也與市場對接,真正進入銷售鏈,以市場為導向指導農業生產,打開銷路。
通過這個完整的經濟發展模式,讓鄉親們能放心在國外耕種,國內也能通過土地入股獲得分紅收入。農民有兩份收入來保障生活,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真正意義上地過上了小康生活。通過大面積的集約化生產,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同時彰顯中國的大國自信。綠禾園綜合專業合作社以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幫扶鄰國農業發展,促進兩國農業共同進步,加快了中國農業“走出去”的步伐。
打破重重困難,迎接全新挑戰
有了完備的計劃之后,陳正林便開始著手于實現這一計劃。計劃實施的第一步往往是整個過程中最艱難的一步,同樣也最為關鍵性一步。創辦塔城市喀拉哈巴克鄉綠禾園合作社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創辦合作社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從創立合作社發展到今天,陳正林遇到了許多困難,其中最為棘手的就是農民土地和資金的問題。
合作社剛開始成立初期,由于合作社的經營模式是合作社與農戶集體經營制,需要農民將自己的土地交給合作社來進行統一的管理。但當地的農民思想較為保守,對土地的重視程度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樣,若想要他們交出土地來,等同于要了他們的性命。面對這一難題,陳正林知道要通過巧取的方法來解決,于是他便開始挨家挨戶地給當地的農戶做思想工作。剛開始時,當地的農戶對此置之不理,但陳正林一直耐心地在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多次。當地農戶對陳正林的悉心勸導舉措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最終被陳正林的行為所感化,最終都積極的參加到合作社當中去。
由于農產品的生長周期長,資金回收期長,在短時間內無法見到可觀的收益。同時,若想要發展好農產業,在產業的初期需要投入非常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因為合作社本身的局限性,只能依靠社員入股、運營利益投入和金融機構貸款獲得資金運行。銀行金融機構針對農村市場的金融產品局限于小額農戶貸款、聯保貸款、抵押貸款等,且貸款期限較短、貸款額度較小,難以滿足綠禾園這樣規?;洜I的投資需求。面對這一困難,陳正林沒有就此妥協。他立馬轉向到全國各地去尋找愿意為農業發展的投資公司,但現如今我們處于一個快節奏生活的環境之下,自然而然人們就更想要賺取快錢,想要發展在短期之內就能看到可觀收益的行業,愿意為農產業發展投入資金的公司少之又少。陳正林深知自己所面臨的困境,但他卻絲毫沒有放棄,他輾轉全國各地,最終終于找到了一些愿意為之投資的公司。雖說一些投資公司參與到了其中,但對農業的發展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若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得依靠于銀行機構的貸款。陳正林直言道:“銀行貸款只能根據土地數量進行貸款,而不能貸款承包土地,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限制”。他希望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積極創新與農業相關的借貸產品,立足于農村發展的真實需求,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擔保、低利率、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產品,促進農業、農民和農村的進一步發展。
克服重重困難后,合作社的發展迎來了一定起色,但要讓合作社發展得更好還需要陳正林去艱苦奮斗。林正林表示:“雖說目前的一些困難得以解決,但在困難的背后存在著更大的困難,只有不斷得完善自己,才有可能帶領合作社突破難關。自己積蓄力量,熬過困局,對農業現狀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準備,準備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抓住當前機遇,成就美好未來
陳正林說:“想要成就美好的未來,必需把握好當前的機遇。”他從現在就始布局,等待機遇的到來。目前,陳正林對綠禾園的未來做了長遠的規劃。他想將綠禾園農業合作社打造成一個整合農業資源,對內推進農田的機械化、規?;a,對外負責經營、銷售與就業的平臺。從而為農民提供一個安心的外出就業環境,坐收分紅,共同富裕。同時,他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開發三十萬畝到五十萬畝品質優良的土地分配給當地的農民,有了更肥沃的土地才能提高農民的收入。土地的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陳正林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其中來,為新疆的農產業發展出一份力,也為中國的農產業發展盡一份力。他堅信,在不久的將來農產業將迎來飛速的發展。他從目前開始布局,就是為了抓住未來的每一次機遇,陳正林自始至終在為發展好農業而艱苦奮斗,在夢想的道路上或許還有許多未知的困難,但他始終相信,只要一步一個腳印,不忘初心,就一定會越走越穩,越走越踏實,給敢拼敢闖的自己一份完滿的答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