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 18:02:48來源:財訊界
為了讓家人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他放棄安穩工作,踏上了創業的征程;因為心中有夢,所以他奮勇前行,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成就了不凡的事業;他心懷感恩之心,在實現人生理想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熱衷于公益,最終獲得了社會的一致認可。他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位愛心人士;他是員工心中的好老板,也是生活里的好父親、心懷家庭的好丈夫。他就是重慶聚融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國。
不敢平凡,決心創業
1973年4月,梁華國出生于重慶忠縣的普通家庭。走上工作崗位后的一次家庭會議中,梁華國的父親與梁華國聊了許多,這讓梁華國意識到,自己現在的鐵飯碗只能夠讓自己和家人達到溫飽的生活狀態,如果想要過上更好地生活,就必須改變當下的自己,激發自己的潛力,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長江忠縣段,江中有一個由鵝卵石堆積成的江中小島中壩子,枯水季節露出江面,漲水季節沉沒江中。長江三峽大壩建設到2003年,離關閘蓄水越來越近,蓄水后,中壩子沉沒到江中無法拉運鵝卵石,梁華國發現商機。2003年5月,深思熟慮后的梁華國決定下海創業,與朋友合伙籌建碎石場,租用忠縣糧食局10畝閑置荒坡場地堆放鵝卵石,加工碎石出售。
心中懷有夢想的梁華國似乎有著無限的精力,他很早就要出門,不僅要見客戶,還要處理各種瑣碎的事務,深夜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情??v然這樣辛苦,梁華國依然沒有放棄,他始終咬緊牙關,相信美好的未來就在眼前,終于打開市場,碎石供不應求。
2004年,梁華國看到報紙上登載了一篇報道,說要建滬蓉高速重慶墊江到忠縣段,梁華國看到這個消息,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修高速得用砂石吧?我一定得做點什么。”于是梁華國就決定抓住這次機會。為此,他按揭了一輛小長安車,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梁華國和他的伙伴,每天天一亮就出發,天黑才回家。一個工地一個工地跑, 發名片,與人溝通;工地有飯就吃,沒飯就餓一天,其中的苦、累,只有自己才知道。按照工地要求,加強生產技術質量管控,不斷調整砂石級配,通過努力,梁華國成功競標。供貨高峰時,每天有200多臺車拉運砂石,那場景,著實讓人高興。為此賺得了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桶金。”
當然,凡事有機遇就有挑戰,就好比滄海行舟,不可能時時都順風順水、風平浪靜。這一路走來,梁華國遇到的困難多的數不勝數。2006年在得知重慶鋼鐵廠要搬遷到重慶長壽縣的信息后,梁華國決定到長壽建砂石廠。砂石廠建在長江邊,偏僻無人居住,沒有公路,到處雜草叢生。他們自建廠房,自修道路,自裝設備。由于前期的疏忽,在長江邊所建辦公樓不符合長江邊建房高度,被勒令拆除重建,房屋兩天被鏟平,辦公生活等物品只能堆放在野外。一間簡陋的竹棚,外用膠紙貼封,就是梁華國和員工們的住所;一把遮陽傘,就是辦公室。一次刮風下雨,竹棚被吹翻,膠紙被吹破,梁華國和員工們在風雨中手拉手撐住放在野外的物品,怕被風吹倒刮跑。那場景,既辛酸,又感動。梁華國說:“當時條件那么艱苦,工作那么繁重,沒有人談待遇,沒有人說苦,真的非常有凝聚力和戰斗力。”
為找砂石銷路,要找重鋼搬遷籌建辦負責人,為此梁華國到負責人家門前守候三天才找到本人,告訴他已建好大型砂石廠。通過多次考察、洽談,終于達成供貨協議。由于重鋼搬遷所用砂石量大,光一家滿足不了,于是梁華國組織長壽當地所有砂石經銷商,形成供貨聯盟共同發展,滿足了重鋼搬遷對砂石的需求。條件那么艱苦,梁華國沒有退縮,一心只想把事干成,干好。“一路走來,從中我也想了很多,悟到很多,收獲到很多。”梁華國說。
創新破局,企業穩健成長
梁華國積極對接國家政策,2009年在忠縣創辦第一個由政府批準的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從此華麗轉身。創新發展之路一經開啟,梁華國停不下前進的步伐。
為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梁華國在工業板塊狠抓創新發展。他組建研發團隊,開展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2015年與重慶大學組建“重慶大學•聚融集團低碳綠色建筑材料聯合實驗室”。2020年他積極推動與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等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實施UHPC新型材料、裝配式建筑、海綿城市、特種砂漿等方面研發項目。目前企業擁有專利138項,申請專利200多項。他牽頭利用園區場坪棄土替代河砂,研發成功生產ALC板材及加氣砌塊,既保護了長江生態又給園區降低場坪成本還為公司帶來明顯降本增效。
在養老板塊梁華國從開放、共享上做文章。他在忠縣打造全產業鏈養老,推動養老服務向品牌化、連鎖化、標準化方向發展,重資打造博愛機構養老,成立醫養康結合醫院,啟動全縣智慧養老公共服務平臺,開辦忠縣好能手培訓學校,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服務。
梁華國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他每年出巨資為員工提供免費培訓機會,讓員工綜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快速成長。建立員工幸福委員會機構,專門研究、實施如何讓員工幸福,關心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從而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意義,讓員工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在企業內著力打造“家”文化,提倡全員“積善行,思利他”。開通大病醫療互助基金,資助職工及家庭成員300余人。在全集團推行價值觀邢維,對員工助人為樂、尊老愛幼、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等公益行為進行價值觀積分獎勵,引導員工樹立正確價值觀,不斷提升員工自我素質。
時光記下了梁華國的執著追求與鍥而不舍,他的付出也終于獲得了回報。他所創建的重慶聚融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迅猛發展,如今除母公司外,旗下擁有4家全資公司和3家二級公司和2家控股公司,業務涉及綠色商砼砂漿、新型環保建材、健康養生養老、中醫醫療康復、金融投資和休閑觀光農業等領域。同時,聚融集團也成為了全國新三板上市公司,正在從創新層進入到精選層,并積極申請轉主板上市。
一步步走來,聚融集團成為了中國混凝土行業的優秀企業、綠色生產示范企業。博愛佳園養老機構獲得全國“敬老文明號”稱號,被重慶市市質監局、民政局確定為養老標準化示范試點企業。聚融集團有2家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3家市科技型企業,1家市專精特新企業。商砼被評為重慶市名牌產品,集團獲得重慶市AAA級和諧勞動關系企業,重慶市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重慶市級研發中心等。
不僅如此,梁華國本人也先后榮獲“中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家”、“重慶市“十大扶貧責任企業家”、“重慶市2018年度十大公益人物”、“重慶好人”年度公益人物、“中國2019年度特別提名助殘新聞人物”“重慶市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2020年重慶市脫貧攻堅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推己及人,心懷“濟世”之志
難能可貴的是,梁華國并沒有被這些榮譽迷惑雙眼,反而更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他常說,最好的時代給了我們企業家施展才華的最佳空間和平臺,讓我們能夠脫穎而出打出一番天地來,構建起追逐夢想的事業;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感恩時代,傾情回報,是我們應該肩負的歷史使命、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感恩員工,企業方成其興旺;感恩社會,企業乃知其責任;感恩國家,企業終有努力之方向;只有這樣才無愧于企業家稱號,才能報答黨的恩情和政府的關懷。公司成立以來,他一直秉承“讓所有員工成就夢想,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的愛”的企業使命,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濃厚的家國情懷,爭做履行社會責任的典范楷模。至2020年已累計捐資捐物1000多萬元。
在忠縣有一所教育聾啞兒童的特殊教育學校,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梁華國從2011年開始,一直幫扶特殊教育學校,擔任該校名譽校長。學校的孩子都稱呼他為梁爸爸。梁華國說,“一聲‘梁爸爸’,把我的心都融化了”。每逢節假日,他總會帶領企業員工、民革黨員一起前往,與孩子們一起過節,讓大家一起奉獻愛心,學會感恩,收獲快樂。
梁華國所做的善事遠不止這點。他第一個在忠縣慈善會以企業名義建立100萬元“聚融慈善愛心基金”,并且每年都為基金注入50萬元,以此來支持開展扶危濟困、資助貧困大學生等公益活動。他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到忠縣涂井、石子等8個鄉鎮捐款捐物助力脫貧攻堅。他帶頭并動員聚融家人承銷貧困戶農產品達94.6萬元。另外他還成立了“忠縣鄰里有愛公益事業發展中心”,開展關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志愿者活動。在新冠疫情暴發之際,梁華國從國內外想方設法籌集價值60多萬元的緊缺物資,捐贈給縣疫情防控一線單位,助力忠縣整個抗疫阻擊戰取得全面勝利。至2020年梁華國已累計捐資捐物1000多萬元。
梁華國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實現了創業之初的心愿,讓自己和家人都過上了好日子;他幫助越來越多的人走出生活的困境,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這更是彰顯梁華國高尚人格的事業。
擁有了名與利,反而更能讓一個人看清生活的本質。放下成功企業家和慈善工作者的身份,梁華國也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讀幾本最愛的書籍,在空氣清新的早晨跑步,利用休息時間陪一陪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這些事情簡單,卻讓梁華國感受到輕松與快樂,享受一份單純的輕松與美好。
或許這才是一個真實而又立體的梁華國吧,既能于工作中大放光彩,又能于公益事業中做出表率;既能做到推己及人,又能給自己留有生活的空間,保持真我。即便未來的事業發展道路充滿著未知,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一位心懷感恩并且執著于遠方的人,一定可以披荊斬棘;即便未來的人生道路還很漫長,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一位不懈奮斗并且心懷“濟世”之志的人,一定可以乘風破浪。http://www.cqjrjs.com(文/張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