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 17:41:08來源:榕城網
徐剛,沈陽世外桃園老年養護中心院長。2000年,退休后的徐剛傾盡家產義無反顧辦起了養老院。努力提升養老硬件設施、營造優雅的養老環境,以細致專業的服務精心照顧每一位老人,不斷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20多年來,憑著對敬老事業的熱愛與執著,他用超越親情的大孝至愛詮釋了愛老勝親的高尚情懷,傳承并踐行著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人的一生,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猶如天上的流星一閃即逝。生命雖然短暫,但每個人都在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故事。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人只有奉獻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奉獻的生命意義。”
人民好戰士雷鋒同志說:“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如今,在遼寧沈陽有這樣一位養老院院長,他沒有氣壯山河的壯舉,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輝煌業績,只有一顆如同赤金一般的仁愛之心。20年前放棄退休后安逸的生活傾盡家產辦起了養老院,開始日夜照顧數百位老人,如今養老院規模床位已達600張以上。從業20年,雖然歷經風雨坎坷,但他發自肺腑的一句話就是:“這輩子做養老,我感覺特別值”。
他就是沈陽市世外桃園老年養護中心院長徐剛。
以無邊大愛踐行優良傳統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一千多年前,東晉文人陶淵明所著《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幅沒有戰亂、自給自足、雞犬之聲相聞、彼此和睦相處、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圖景,寄托了陶淵明的社會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人民的美好意愿。
如今在遼寧沈陽鳥島南岸、東陵大橋南東側就有這樣一處宛若《桃花源記》中描繪的勝地,這里就是沈陽市世外桃園老年養護中心。放眼望去,這里依傍渾河,草深林密,景色清幽。院內綠地21000平方米,培植樹木近萬株,室外建有果園、菜園、玫瑰園等多處觀賞處,自產純綠色蔬菜為老人提供一個無污染的飲食環境和一個“有氧的綠色”空間。庭靜花香、月牙湖畔、碧水藤纏、百米長廊……質樸的園田風光是最適合老年人的生活環境。
時光倒流,徐剛娓娓道來了20多年來自己創辦養老院的經歷。
徐剛,一名轉業軍人。正如他的名字,性格中既有清風徐來的仁愛之心,又有果敢剛毅的軍人作風。徐剛的母親自1976年患腦血栓后一直臥床不起,父親在1995年又不幸患上直腸癌,面對雙親相繼病重的困境,徐剛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擔,肩負起了一邊工作一邊侍奉雙親的責任。長期在病護理的徐剛,對老人的病中養護、飲食起居了如執掌,對老人的心理變化、情緒特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徐剛感到,滄桑半生的老人,需要更多的情感依賴感感、心靈歸屬感和環境安全感,人文至上的理念深深地扎根心中。
2000年,徐剛退休。他本可以提籠架鳥、遛狗養花安享晚年,但每想到社會上很多像父母這樣無依無靠的老人,他的內心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徐剛認為,當人們逐漸老去,理應享受滄桑過后的恬淡,擁有供養無憂的尊嚴,保持生命狀態的飽滿。“要幫助老人安享余生夕陽,找到那個世外桃源;如果找不到,那就親手建設一個世外桃園!”懷著這份大愛,他毅然決定興建沈陽市世外桃園老年養護中心。
辦養老談何容易?盡管徐剛打拼了一輩子,但他的積蓄對于創辦養老院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但他依然傾盡家產,一路艱辛,一磚一瓦地搭建起了養老事業的夢想,實現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懷。
徐剛很推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他將養老院的名字取名為世外桃園老年養護中心。他喜歡那種屋舍儼然,良田竹的優美景致,更喜歡阡陌交通,男耕女織的和諧場景。他說:“現在的人,一天都是忙忙碌碌,人心很浮,喪失了中國傳統中一些非常優秀的東西。我很向往世外桃源的那種生活,那里人人都相愛,都能和諧共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歌舞升平,人們和相處的溫馨氛圍”。他要用陶淵明的思想來經營自己的養老院,關注內心關懷人文,營造一個平靜祥和人人快樂的環境。
為了給住養老人提供最優的生活環境,徐剛精心擇址渾河鳥島南岸,宜人宜居、交通便捷之地。全院總占地6.8萬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現建有自理樓3棟、護理樓3棟、醫院一棟,配備套間、標準間各種規格的客房共256間,可同時容納600位老人居住生活。院內培植樹木近萬株,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美不勝收,儼然形成一座天然氧吧,曾獲得“花園式單位”、“沈陽市園林綠化模范單位”等榮譽,堪稱沈陽養老機構的佼佼者。
精心呵護打造溫馨家園
眾所周知,照顧年邁的老人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住進桃花園老年養護中心的老人,大多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其中不乏癱瘓或長期慢性病老人。
俗話講,“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徐剛與這些老人毫無血緣關系,但他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理想境界。有的老人大小便失禁,有的老人需要鼻飼管進食,有的老人需要每天進行康復訓練,有的老人需要特殊飲食……一切一切的困難都沒壓倒徐剛那剛強的臂膀,他帶領團隊對老人們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地照料,事無巨細地關懷,贏得了老人們的交口稱贊,乃至熱淚漣漣。
良好的硬件設施是保證幸福生活的前提。老年養護中心在生活、娛樂、健身、康復等方面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居室、衛生間、浴室、樓梯、扶手均符合國家養老機構建筑設計標準,并配有數字電視、電話、呼叫系統、獨立衛生間、24小時供應熱水;建有餐廳、醫務室、老年康復室等功能設施,臺球、乒乓球、健身房等體育活動場所,以及舞廳、書畫、棋牌等文化娛樂廳。室外建有果園、菜園等園田基地。老人可根據自身喜好選擇室內外活動,度過快樂的休閑時光。
院內擁有一支專業的服務團隊,所有工作人員須持證上崗,后勤保障更是隨叫隨到。院內醫護人員,實施24小時值班、定期對老人的身體進行保健檢查,實行全方位生活護理和及時的醫療處置;并聘請專業的營養師,餐餐科學搭配,合理膳食,就餐環境寬敞,食堂整潔,為老人帶去超值享受。
在徐剛的帶領下,全體工作人員傳承“孝愛”文化,以規范便捷的護理服務和溫情人性的養老服務有機結合,通過高水平服務團隊和人性化的院務管理理念,創造一個讓老人滿意、兒女放心的住養條件,并成立老年藝術團,每逢重大節日都會舉辦文體娛樂活動,讓所有老人都能樂在其中,精神愉悅,真正實現 “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晚年生活。
為了在院老人保持身體健康,老年養護中心設有醫務室和獨立醫院,由專業的醫護人員為每個老人提供專業的醫護服務,并為每個老人建有健康檔案,每天配備醫生查房、值班,24小時在院隨時監測老人身體狀況,如有特殊情況,第一時間對危急病重老人采取緊急處理,老人不出園區就能得到及時治療。老年養護中心對介助、介護老人實行24小時分類管理,提供專業化、人性化的專業護理,由專業的護理團隊嚴格按國家養老機構服務規范完成護理服務,嚴格遵守護理程序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按照生活分級護理內容或個案護理內容,規范服務。定時巡視居室,嚴密觀察老人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及時處理。讓其享受周到細致的醫療、生活全方位護理。
為了滿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豐富老人晚年文娛生活,讓老人們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樂享晚年。徐剛尊重每一位入住老人的生活習慣,配備了充足的活動場所,提供不同類型的書、報、雜志等期刊,并設有棋牌、乒乓球、臺球、老年麻將、太極、秧歌隊、合唱隊……院內還會根據不同節日,定期組織節目匯演、運動會等,促進老人身心健康。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世外桃園,讀書看報對老人來說是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院內專門設有閱覽室,院內經常組織一些集體閱讀活動,老人也可以時常來閱覽室查找感興趣的書籍資料,不斷充實自己。不僅如此,本院還倡導老人每天堅持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晚年樂趣生活,留下一段值得回味的記憶。
無怨無悔營造幸福晚年
風霜雪雨,斗轉星移。轉眼間,徐剛已經在養老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歲月的風霜悄然染白了他的雙鬢,在那些平淡而充實的歲月中,徐剛早已把養老院當家,把里面的老人、員工當親人。一路風風雨雨,他都樂在其中,享受著幫助別人成就自己幸福感覺。“十個老人,至少有九個都很特別關心我,我生病了,老人送藥,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讓我非常感動。”徐剛談起從業20多年的感受,他發自肺腑地說:“我選對了,再苦再累,我感覺特別值,每次到養老院,老人對我的態度,我感覺非常愉悅、非常滿足。”
作為智慧養老的養護中心,世外桃園首創“智慧健康養老”新模式,通過搭建內部養老信息平臺,了解每一位老人的需求,繞著養老核心需求建立照護體系、康復體系、餐飲體系、社工體系等四大服務體系,針對活力長者、介護長者、失智長者等不同客群,提供全方位的醫康養護服務,成為現代醫學和中華傳統醫學相統一、臨床就醫和遠程診治相結合、治療和保健融一的生態醫療保健養老中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養老方式五花八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所以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晚年生活,近年又衍生出了一種養老方式,叫做“抱團養老”,抱團養老的意思就是幾個志同道合的老人聚在一起生活,彼此之間有個照應,也熱鬧,不孤獨。但徐剛認為,乍一看,這樣的養老方式挺好的,既不用花太多錢,在一起生活也不孤獨,可事實上,一切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因為“抱團養老”看起來美好,但實際上弊端很多,幾個人生活在一起,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以及性格秉性都不一樣,就算彼此能遷就能理解,依然不可避免會發生沖突。“抱團養老”并不能長久,最終還是會回歸到傳統的養老模式。
徐剛特別注重平時工作人員“孝愛”之心的培養,將規范便捷的護理服務和溫情人性的養老服務有機結合,通過高水平服務團隊和人性熱院務管理理念,養老院內除了人與景的協調,人與其他動物也能和共處因為養老院面積大,環境好,徐剛統計過,“我們院里曾有流浪狗十多條,貓也有十七八只。“一來是我們面積大,有動物們的活動空間,二來老年人有愛心,平時一些剩菜剩飯啥的,會主動養小動物”。時間久了,小動物們也通人性,會感恩,看到熟悉的老人會主動往腿邊贈。反過來,小動物又何嘗不是陪伴著老人們。老人在這,有時候是很孤寂的,每日所見也都是些相互熟悉蒼老的面孔,不免產生風燭殘年的傷感,有了小動物們的陪伴,日子好過些,相互依存,相伴前行。
世外桃園雖然是民營性機構,但是徐剛并不以盈利為目的。這么多年來,僅調過一次價格,還是因為消防改造、環保污水處理等問題,不改不符合國家標準,世外桃園就辦不下去了。而且調價幅度不高,每個房子一個月也才増加兩百塊錢。原來是每個月1100元,現在1300元,院里面最好的房間也才每月1700元。很多人建議徐剛調成配套設施相匹配的價格。對于這一點,徐剛堅持初心不改地表示:“我們世外桃園養護中心,這么大的一塊地,我若不做養老院我干些別的,肯定是翻倍的賺錢,哪怕就是包給別人繼續開養老院,我掙得也比現在多。但養老院是社會福利機構,設立的初衷就是來為社會做貢獻的,只要這個養護中心能夠保持正常的運作,就沒有調價的理由。”經管如此,但徐剛目前仍然面臨動遷難題。他想借助媒體呼吁有關部門綜合考慮這么多老人的感受,盡量保持現狀,便于老人更好地安享晚年。
不提價格提服務。徐剛在世外桃園的果園里建了幾所童話般的小房子,這就是體驗式養老中心,子女和老人可以利用周末或者節假日來這里住個一兩天、三五天,打破了養老機構封閉、古板的固有形象。沈陽市民對養老機構逐漸有了新的認識,很多人轉變了觀念,認可老人在養老院安度晚年。他創新開展了新的養老模式,拋卻傳統的”安養式”的養老,創造性開展“體驗式”養老和“旅游式”“醫養結合”養老的新模式,現在世外桃園正在策劃“抱團養老”等適應新時期老年人需求的養老產品,盤活國內養老產業資源不增加養老產業的項目和范,進一步提升入住世外桃園養護中心老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這就是徐剛,他沒有顯赫的地位,卻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他沒有豐厚的財富,卻有著一顆比任何珍寶更珍貴的精神。他,如同春天的陽光,把大愛和幸福灑滿了沈陽大地,在這個日趨老齡化的社會,他的這份大愛彌足珍貴,滋潤心田。(文/張 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