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10:47:18來源:榕城網
陳玉萍,新疆石河子市兵團136團康順養老院院長。2007年在深圳工作時對養老機構進行調研,讓陳玉萍跟老人結下不解之緣。2010年回到新疆石河子,將畢生積蓄拿出來開辦養老院,目前養老院有400張床位,入住200多位老人。十多年來,她把每一位入住的老人都當作自己的親人,飲食起居、理發洗澡、康復訓練,她細致入微地照顧著每一名老人,展現了一名女性的無邊大愛。
有一份選擇最無私無畏,而又簡單質樸。在深圳打拼多年的她本該頤養天年,靜享人生之樂,然而她卻拿出全部積蓄籌建養老院,只為照亮200多位老人的晚年生活。
有一份堅持最矢志不移,而又日復一日。照顧年邁的老人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她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理想境界,向全社會傳遞著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讓愛春風化雨,感天動地。
她就是新疆石河子市兵團136團康順養老院院長陳玉萍。
散盡家財辦養老
千里戈壁蒼茫,萬里天山綿延;這里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跡遍地,民族眾多……這里就是新疆。在位于新疆石河子市紅山街道四社區婦幼保健院對面,坐落著一家景色清幽的養老院,這里每天歡聲笑語、其樂融融,200多位老人在這里頤養天年。
走進養老院,忙碌中的陳玉萍經過多年磨礪,美麗依舊,樂觀依然,少了些柔弱綿軟,多了幾分強勁干練。
“這些老人既像我的父母,又像我的孩子……”在陳玉萍的心里,住著養老院200多位老人。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年輕時的陳玉萍曾到深圳打工,2007年開始,陳玉萍發現街頭的老人不斷增多,但養老機構偏少。為了調查老人現狀,她走遍深圳大街小巷進行調研后更是發現不少空巢、獨居老人家庭,老人生活不方便,子女不放心。她想為這些老人們做些什么。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們自己。”陳玉萍坦言道。一項調查顯示,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主題。截至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2.5億人,占總人口的16%左右,全世界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只有中國。據測,到2050年左右,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未富先老的“銀發潮”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這些空巢、獨居老人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難道那時我也會這樣孤苦無依嗎?”陳玉萍說,創辦養老機構,做的是慈善,也是為了自己能在老去的那天,有人照料,有口熱飯吃。
2010年,陳玉萍回到新疆石河子準備著手開辦養老院。
聽說她辦養老院,她的親人朋友都不理解,認為養老投入大、風險高、責任重。面對親人的反對,陳玉萍卻堅持放棄可以預見的安逸生活,投身不可預見的養老創業。
陳玉萍說,受觀念影響,很多老人認為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就是不孝,對養老院非常抵觸,所以當時整個石河子市養老機構寥若晨星,只有四五家。
陳玉萍東拼西湊籌集了200萬開始籌建養老院。為了節省開支,陳玉萍親自動手沖鋒上陣,人累瘦了,皮膚黑了,吃了不少苦,受了無數累,但陳玉萍的心里卻在樂活著。因為她樂于奉獻,甘于付出,點亮一盞愛的燈,只為照亮無數老人的晚年生活,讓愛溫存,讓情暖人。
養老院建成后,已經囊中羞澀,員工工資、各項投入都是借的,運營一年才走入正常。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的詩成了陳玉萍當時最好的注腳。
嘔心瀝血為孝老
眾所周知,照顧年邁的老人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住進養老院的老人,大多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其中不乏癱瘓或長期慢性病老人。俗話講,“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陳玉萍與這些老人毫無血緣關系,但她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理想境界。有的老人大小便失禁,有的老人需要鼻飼管進食,有的老人需要每天進行康復訓練,有的老人需要特殊飲食……一切一切的困難都沒壓倒陳玉萍柔弱的臂膀,她帶領她的團隊對老人們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地照料,事無巨細地關懷,贏得了老人們的交口稱贊,乃至熱淚漣漣。
在陳玉萍的腦海里,早已分不清白天黑夜。每天凌晨不到五點,陳玉萍就起床檢查每一位老人的身體情況,用最快的速度幫失能老人洗臉、洗腳、擦身!穿衣、起床、鋪床、換尿布!能坐起來的老人盡量為其穿好衣服坐上輪椅,系好安全帶!然后拿藥、給老人量血壓,測血糖!量體溫。準備臥床老人的早餐……早晨是所有護工最忙碌的開始。8:10分,臥床老人的飯端上來了,陳玉萍帶領護工開始給各自負責的臥床老人打流食,喂飯。喂完收拾好,開始準備能自己吃飯的老人的餐前準備!8:40,廚房工作人員準把可以自己吃飯的老人的飯菜送到每層樓的餐廳,開始給老人盛飯,端湯,發雞蛋!工作忙碌而有序!然后看看老人都在吃飯,我們才去打自己的飯菜,打好到各自的負責區觀察每位老人吃飯的情況,直到每位老人都吃好,陳玉萍才能安心的自己吃飯,然后收拾用過的各種餐具,給老人倒水吃藥,幫助想方便的老人如廁,給臥床老人翻身,扣背!做完這一切后,開始給每間房間消毒,拖地,打開水。為所有老人的毛巾清洗消毒,更換枕巾,床單,被罩!認真細心的去照顧每一個老人,了解她們的心情和身體狀況。10:30,協助老人大小便,然后給她們添加零食,比如牛奶、酸奶、水果、面包等等!11:30,老人有的休息了,有的在看電視,有喜歡說話的老人陳玉萍盡量的多陪他們說說話,讓老人感受大家庭的溫暖!有的老人腦子不清醒,需要陳玉萍費心的去哄她們開心。12:10,吃流食老人的飯端上來,陳玉萍帶領護工依然忙碌有序的打流食、喂飯、收拾、清洗。12:40,食堂師傅們把能自己吃飯老人的飯菜送到每層樓,開始給老人打飯,送到每一位老人身邊。中午一般都有米飯、饅頭,三菜一湯!營養豐富,咸淡相宜,特別適合老人吃!老人大部分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食堂師傅都會考慮老人低鹽、低糖飲食。13:00,收拾完用過的碗筷、調羹等送回食堂,由食堂做統一的清洗、消毒。然后協助老人如廁、換尿布、翻身、扣背,協助老人上床午休!然后擦桌子、拖地,拉上窗簾、關閉電視,觀察會不會有哪位老人沒有蓋好被子。做完這一切,陳玉萍才能開始中午的片刻休息……剛躺下,又有老人需要如廁,她又就趕緊起來幫助老人,生怕老人摔著,一旦有老人不配合午休,陳玉萍片刻的午休就成了一種奢望。15:00又是一輪協助老人如廁,給臥床老人擦洗全身、泡腳。15:30給老人喂食零食、水果、酸奶等,盡量讓老人吃的好,吃的新鮮;16:30給老人修剪指甲,或者洗澡、洗頭發、理發或者陪她們做康復的訓練;18:10開始給吃流食的老人打流食,喂飯,然后給能自己吃飯的老人打飯、端飯,等待老人吃完飯,為服藥的老人服藥,然后把空藥盒送去醫務室。再開始晚餐后的擦桌子、拖地、換尿布……開始交接班前的準備,19:30分,夜班護理員到崗,白班、夜班開始每位老人的床前逐位交接、查房……交接完畢;19:30;夜班員工接上班后就開始安排睡的早的老人上床,安排睡的晚的老人看電視。夜班也非常辛苦,陳玉萍一點也不敢放松警惕。有的老人頭腦已不太清醒了,一會就忘了廁所在哪里,有了便意也不知道說,隨時隨地的大小便,還有的老人到處不停的走動,這些都需要她帶領護理員不厭其煩的去處理去照顧!有的臥床老人大小便都排泄在床上,她要為老人清洗干凈、更換尿墊、床單,被罩。她要檢查每位老人是否蓋好了被子以防老人著涼。她每隔一個小時都要查一次房,全部查看一遍才放心!夜里有個別老人呼吸不平穩,她還要為老人量血壓、測體溫,細心觀察個別吸氧老人的情況,為不清醒的老人喂水等。22:00,電視關閉,大部分老人進入了夢鄉……個別老人睡不著,在每個房間到處走動,她就耐心的勸說,有些不清醒的老人不但不配合,還又打又罵,還伴隨著哭天抹淚的。陳玉萍一邊忍受著謾罵,一邊耐心的去哄老人上床睡覺,那種無奈,常讓疲憊一天的陳玉萍想大哭一場。24:00,又一次的查房開始了,她帶領護工輕手輕腳的進入每間老人的房間,仔細的觀察每一位老人的睡眠情況,看看呼吸是否平穩、被子是否蓋好了,發現哪位老人有不正常的狀態,立刻就要為老人量體溫、測血壓,一旦有問題就第一時間給老人喂水、喂藥。有發燒的老人還要每一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必要時還要做物理降溫,直到體溫降下來,才可以松一口氣。02:00盡管已是深夜,但是她一刻也不敢松懈,整棟樓層各個房間還需再查看一遍,輕輕的進去,沒有異樣再慢慢的退出房間生怕驚擾了老人……06:00起床,她開始給醒的早的老人擦身、換尿布、洗臉,開始了新的一天。
11年,三千多個日日夜夜,陳玉萍數年如一日從沒間斷過,默默地以愛的暖流浸潤老人們的心田,讓愛春風化雨,感天動地。
大愛無疆為敬老
“老殘不孤獨,人間晚輩盡兒孫;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創辦11年來,陳玉萍用真情撫慰著一個又一個孤殘智障老人的心靈;用勤勞和善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愛的奇跡。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五保老人享受到了生活的樂趣,患病老人鼓起了與病魔抗爭的勇氣,孤寡老人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
陳玉萍的付出,老人和家屬們都看在眼里。但依然有的家屬不理解。
陳玉萍講了兩個故事:2018年,一位老人有暴力傾向,威脅追打其他老人不慎摔倒,陳玉萍緊急將其送到醫院衣不解帶陪護一個月,老人去世,出于人道,陳玉萍不但全部支付了醫藥費還拿了一萬多元補給家屬。但家屬完全不理解,起訴到法院,陳玉萍可憐老人的不幸遭遇,沒有任何辯解,直接賠付了十多萬。還有一位老人摔倒了,家屬因為干過養老,非常理解陳玉萍的苦楚,不但沒有要一分錢還配合養老院積極看護治療,讓陳玉萍和員工感動得淚如泉涌。
“我覺得養老要有愛心、孝心、良心,我經常給員工講解,做養老,不僅要把老人當成父母去孝敬,也要當成自己的孩子去呵護。”陳玉萍坦言道。辦養老院給她性格帶來了很大轉變,由原來的風風火火變成了柔聲細語、細心叮嚀。
有一種品質,叫高風亮節;有一種生活,節儉卻又富有。
養老院凝聚著陳玉萍的全部心血。“錢財乃身外之物,我就是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陳玉萍如是說。開辦養老院以來,陳玉萍投入的資金達數百萬元。僅2015年那次改造,陳玉萍投入達500萬元,讓養老院床位達到400張。
從2010年涉足養老行業,陳玉萍就把家搬到了養老院,把家里的空調、冰箱、電視全部搬到這里,再也沒有回到原來的家里過。生活簡單讓人輕松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輕若飛花,輕似落霞,輕如雨絲;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靜若夜空,靜似幽谷,靜如小溪。
談起夢想,陳玉萍充滿希望地表示,從點滴小事做起,首先得到老人的認可,希望養老院越辦越好、越辦越大,成為人人都能住得起的養老院,照顧更多的老人;其次是積極開展醫養結合,讓更多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得、老有所依、老有所醫。采訪最后,陳玉萍呼吁更國家進一步重視養老,特別是關注護理員培養,對于護理員,除了養老院工資,國家對養老員工還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只有這樣,才有更多的人愿意從事苦臟累險的養老行業。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血脈相承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的孝道文明是中華兒女屹立于世界歷史長河不倒的魂魄!讓老人們頤養天年是一個國家最高文明的具體體現,篤志于養老事業成為集大成的功德壯舉!陳玉萍把一腔濃情慢慢揮灑,真心呵護,播下孝的種子,澆灌愛的甘露,讓那些飽經風霜的老人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安度幸福的晚年。在這個日趨老齡化的社會,陳玉萍的這份大愛彌足珍貴,滋潤心田。 (文/周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